WFU

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

《還有心跳怎會死?》推薦序:死亡,為何成了不能說的「佛地魔」?



過去的我,很怕死。

我是一名老年醫學以及安寧緩和專科醫師。死亡,幾乎是每天醫療工作會遇到的議題。癌末、衰老、失智的病人……他們都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上緩步前進,而我們則是扮演讓這段旅程更舒適些的伴行者。

大眾一定這麼認為:「身為安寧緩和的醫師,一定不害怕死亡吧!」其實完全相反。正如黃軒醫師在書中提到:台灣教育缺少死亡課題的學習,所以從小就沒人教我們如何認識死亡。「醫學院應該有教吧?!」一定有人這樣問;但我們當時只有兩學分的「生死學」,而且是選修,還不是必修。


恐懼


於是,二○○九年我第一年擔任住院醫師,值班時看著一位三十歲的年輕人,因為頭頸部癌症,鮮血不停從齒縫流出時,我驚呆了。死亡就這麼近,但我卻不知如何反應。除了持續進行常規的醫療措施,那名年輕人空洞的眼神,使我不知該說些什麼,且無法理解他正在經歷的心理過程,只感到恐懼──面對死亡的恐懼。

後來幾年的訓練,自己更了解死亡,也協助更多病人和家屬面對死亡。我發現即便安寧與善終的概念漸漸普及,很多人還是不敢討論「死」這件事。就以最基本的來說,我觀察到多數人連「死亡」兩個字,都不太輕易說出口,總是習慣用不同詞彙替代:「離開」、「逝去」、「走了」等,甚或提到家人的死亡,會突然噤聲,手指往天上一比,代表他走了。

死亡,好像是哈利波特故事中的佛地魔,變成那個「不能說的名字」,彷彿說了,它真的就會來,就會不吉利。

但是不說,它真的就不會來嗎?


超越


幸好此時,有了黃軒醫師的《還有心跳怎會死?》,帶我們好好認識、面對死亡。黃軒醫師以他豐富的臨床經驗,透過生動的故事和精確的醫療判斷,帶讀者從不同角度理解死亡。例如人將死之前,呼吸有哪幾種特徵?肝臟衰竭會有哪些變化?什麼是迴光返照等,書中許多內容,就連身為醫師的我也獲得很多學習。

然而,還不只如此,除了生理面向,就連死亡時的心理狀態、家人面對死亡的焦慮,甚至如何在死亡中追求人生更高的意義,更是書中不可不讀的部分。在卷末,黃軒醫師也提出了面對死亡的解方,告訴我們該如何準備。

現在的我,雖不能說已經完全「不怕死」,但了解愈多,愈多了一分對死亡的尊敬和尊重,也更知道如何過好每一天;透過閱讀《還有心跳怎會死?》,相信我們都能做到。


相關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