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

<20歲小狼,50歲大獅>和<人生的最後期末考>


 
謝謝楚睿幫我留下這張照片,攝於<20歲小狼,50歲大獅>台中新書講座


8月12日,是<20歲小狼,50歲大獅>第一場在台中的新書講座,我是工作人員之一。

其實我沒有做什麼,除了在前台驗票發書、臨時上場充當籃框之外,其他工作都是好夥伴做的。大部分的時間,我坐在最後一排,靜靜地看著二位作者,憲哥和易霖,這一對相差30歲的父子,在這麼多人面前互動。

那一天有很多笑聲,也有不少淚水。活動的高潮發生在最後,主持人福哥突然問易霖:「易霖,上一次跟爸爸說『我愛你』,是什麼時候?」易霖很快回答:「很小的時候了。」福哥馬上接著挑戰:「易霖,那你現在,願意親口跟爸爸說一句『我愛你』嗎?」

易霖愣住了,他的眼神凝視遠方,握著麥克風的右手就這麼停在半空中,大概有5秒鐘,他就這樣沒有說話。全場一片寂靜,觀眾屏氣凝神,不知道他會有什麼舉動。福哥忍不住了,轉頭對憲哥說:「那不然憲哥先說好了.....」這時易霖彷彿回過神來,緩緩出聲:「我先好了。」

之後,易霖說了一些謝謝爸爸的話,最後對爸爸說:「我愛你。」最後他們在台上相擁。

坐在最後一排的我,就這樣溼了眼眶。

你知道嗎?最令我感動的,其實並不是那一句「我愛你」,而是易霖看著遠方,沉默的那五秒鐘。我在想,那五秒鐘,包含了多少父子之間20年的情感?從兒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天,到他第一次開口喊把拔、他的小腳踏出的第一步、第一次走進學校的背影、直到第一次頂嘴、第一次交女朋友…….

那五秒鐘,其實包含著沒有說的一切。

2018年8月12日 星期日

說故事,表情很重要嗎?關於表情練習的三個建議



我不常看政治和社會新聞,但前陣子有一個新聞抓住了我的目光。

那是二年前震驚社會的小燈泡命案,高等法院於2018年7月進行二審宣判,依然判兇嫌無期徒刑。

今天不是要來討論到底該判什麼刑責,而是後續的新聞吸引了我:高等法院的發言人,在解釋為什麼要判無期徒刑而非死刑的時候,因為臉上一直帶著笑意,被網友砲轟,說他是「冷血公僕」、「無感官僚」,甚至是「魔鬼同路人」。

一天之後,發言人被問到這件事,很無辜的說:「自己天生就長這樣。」

這讓我想到,某一次在一個企業內部說故事比賽的場景。

曉慧是一個房仲業的業務經理,短髮搭著套裝,笑容甜美,看起來非常俐落的感覺。她快步走上台,跟大家說:「我今天要說一個讓我心裡很難平復的故事。」然後,她開始敘述去年冬天,自己如何在洗澡的時候,發現了左側乳房的一個腫塊。她說著那之後到醫院就醫,接受了一連串檢查的情形。最後,醫師跟她說:「超音波看起來是不規則形狀的,而且你的年紀不像會是有纖維腫瘤的年紀,有機會是惡性的。我想這個狀況做粗針切片比較適合,你現在要做嗎?」曉慧說她那時聽到「有機會是惡性的」,心情跌到谷底。於是她緩緩跟醫師說:「我回去跟家人討論一下……」後來,還好檢查結果是良性的,曉慧才放心。

曉慧講完,給了我一個自信的笑容。最後成績揭曉的時候,她卻沒有進前三名,連前十名都沒有。會後,她很沮喪地來找我。

「為民醫師,我覺得我表現得不錯啊!為什麼成績不理想……?」

「妳的表情不對。」我不加思索回答。

曉慧在講到醫院那一段的時候,理論上那時候應該是很緊張的情緒,等到醫生說「有機會是惡性的」,情緒理應做一個焦慮到悲傷的轉換。但是,曉慧說那一段的時候,臉上始終掛著一個淺淺的甜美笑容。

「你的笑容很美,但是不能一直用這個表情。說故事的時候,表情要搭配情緒。」我對她下一個結論。

回到高等法院的發言人,他說他「自己天生就長這樣」有錯嗎?

當然沒有錯,只是,身為發言人,我認為如果他可以做到以下三點,會更好:

1. 認識到自己的表情在別人眼中(或是鏡頭中)是什麼樣子
2. 平時就做基本的情緒表情練習
3. 讓自己發言的內容跟自己的面部表情相契合

這三點看起來簡單,其實是不太容易的事。

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

從<小偷家族>,看「共生家庭」與「共生社區」

  

我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忠實粉絲,這次<小偷家族>在坎城大放異彩,獲得最高榮譽金棕櫚獎,當然不能錯過。

是枝裕和導演擅長從家庭的角度描寫每個人之間的關係和情感,<小偷家族>自然也不例外。

故事敘述住在東京破舊平房的一家五口,靠著夫妻二人打零工和老奶奶的老人年金維生。因為手頭很緊,所以家中每個人都有在小商店順手牽羊的習慣。一天夜裡,剛剛完成偷竊任務的父子走在寒冷的街道上,看到一個全身髒汙的小女孩,穿著單薄地坐在家門外的門廊上,而門裡傳來男女吵架的聲音。父子對看一眼,便決定將小女孩帶回家,給她食物和溫暖。

看到這裡,在電影院的我心裡想:這不是犯法嗎?把一個陌生小女孩帶回家不會被太太罵嗎?令我吃驚的是,爸爸帶小女孩回家之後,竟也沒有受到太多責難。太太把小女孩的袖子拉起來,看到許多被灼傷的疤痕,對女孩露出了感同身受的眼神。於是,太太、太太的妹妹、奶奶都接受了這個楚楚可憐的小女孩,展開了一家六口的生活。

寒冷的冬夜,六個人擠在一個小客廳,圍著吃小火鍋,奶奶不停幫小女孩夾菜,是非常溫暖的一幕。

原以為小女孩吃飽穿暖了就會被送回去,怎知道故事的發展急轉直下。不久,電視新聞出現了小女孩失蹤的報導,夫婦倆一不作二不休,把女孩頭髮剪了,給她一個新的名字,彷彿過去那個被虐待的女孩不存在了。一家人去海邊旅行、過節時在庭院放煙火、看星星,就好像真的一家人一般。

(以下有雷,不喜勿入)

但是,觀影過程中,慢慢發現,看似完整的家庭,隱藏著許多秘密。好比說,爸爸一直希望兒子「叫他一聲爸爸」,透露出他們其實不是父子的關係。

在兒子一次行竊失風被抓之後,這個祕密終於被解開:這個家庭每個人都沒有血緣關係。每個人,都是因為需要而連結在一起,進入這個家庭成為家中一份子。無論是金錢的需要、照顧的需要,甚至是,愛的需要。

故事的最後,每個人被迫分離,一家人被拆散,小女孩被送回每天爭吵打架的父母那裏。一天,小女孩站在陽台上,聽著父母爭吵和酒瓶摔碎的聲音,看著遠方。看著這一幕,令人感到一股深層的悲傷。

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,反而更像是真正的一家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