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

<20歲小狼,50歲大獅>和<人生的最後期末考>


 
謝謝楚睿幫我留下這張照片,攝於<20歲小狼,50歲大獅>台中新書講座


8月12日,是<20歲小狼,50歲大獅>第一場在台中的新書講座,我是工作人員之一。

其實我沒有做什麼,除了在前台驗票發書、臨時上場充當籃框之外,其他工作都是好夥伴做的。大部分的時間,我坐在最後一排,靜靜地看著二位作者,憲哥和易霖,這一對相差30歲的父子,在這麼多人面前互動。

那一天有很多笑聲,也有不少淚水。活動的高潮發生在最後,主持人福哥突然問易霖:「易霖,上一次跟爸爸說『我愛你』,是什麼時候?」易霖很快回答:「很小的時候了。」福哥馬上接著挑戰:「易霖,那你現在,願意親口跟爸爸說一句『我愛你』嗎?」

易霖愣住了,他的眼神凝視遠方,握著麥克風的右手就這麼停在半空中,大概有5秒鐘,他就這樣沒有說話。全場一片寂靜,觀眾屏氣凝神,不知道他會有什麼舉動。福哥忍不住了,轉頭對憲哥說:「那不然憲哥先說好了.....」這時易霖彷彿回過神來,緩緩出聲:「我先好了。」

之後,易霖說了一些謝謝爸爸的話,最後對爸爸說:「我愛你。」最後他們在台上相擁。

坐在最後一排的我,就這樣溼了眼眶。

你知道嗎?最令我感動的,其實並不是那一句「我愛你」,而是易霖看著遠方,沉默的那五秒鐘。我在想,那五秒鐘,包含了多少父子之間20年的情感?從兒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天,到他第一次開口喊把拔、他的小腳踏出的第一步、第一次走進學校的背影、直到第一次頂嘴、第一次交女朋友…….

那五秒鐘,其實包含著沒有說的一切。


不說話的父子


讓我想起,我跟我的父親,平常也不太說話的。從小,父親工作,跟我有關的大小事多半都是媽媽負責。2001年夏天,我經由軍校聯招考上國防醫學院。因為媽媽出國去玩,所以很難得的,爸爸要帶我北上到學校套量未來的迷彩服,我們要相處一整天。

那一天本來應該是一個很美好的假日的,我卻不太想跟爸爸講話,因為他一直帶我走錯路。他說:「應該走這兒吧?」我就說:「不是拉,這裡拉!」我們到了國防醫學院,也就是在民權東路和成功路口的位置,學校很大,圍牆很長,我們父子倆一直找不到入口在哪裡!氣到我後來不管他了,一直自己往前走,繞了好大一圈才找到。連回程客運上都不想跟他說話。回到台中,我記得我們倆在家附近,天津路大雅路口吃了一頓自助餐,一個人60塊。吃飯吃得很快,因為二個人都很沉默。

那天是2001年8月8號,父親節。我爸爸那年69歲,那年我18歲。

我回過神來,看著台上的憲哥和易霖,憲哥50歲,易霖20歲,他們相差30歲。如果我的父親還在世,今年他86歲,我35歲,我跟爸相差51歲。

50歲、20歲、86歲、35歲。突然發現,其實這些數字就是我們人生的縮影;我們的人生,也必須在這些數字中浮沉。我們每天要面對自己的數字,要惦記著家人的數字,也要在這些數字的差距中,找到出口與解答。

我最近寫了一本書<人生的最後期末考:生命自主,為自己預立醫療決定>,探討人生最後旅程的生命自主。書中部分爬梳了爸的人生最後幾個時刻所發生的事,也回顧了爸生病後我跟媽照顧他的過程。寫這本書的時候,我發現了一個秘密:

那就是,我們跟父母的年齡差距,並不是永恆不變的。

1993年,我10歲。那時候的假日,爸媽常常帶我到衛道中學的籃球場打籃球。衛道腹地大,籃球場多,都不用跟別人搶。父親年輕時是軍中的代表隊,那時候的我好崇拜他,罰球線幾乎是彈無虛發,甚至還可以投進幾個三分球。每次要回家之前,爸都會說:「投個關門球!」我說:「好!」,然後奮力把球丟出去。陽光映照著在空中移動的球,也照進了我的心。那年,被我視為偶像的父親,61歲。

2003年,我20歲,就讀國防醫學院三年級。那年校慶學校開放,爸媽來台北找我,我想說好久沒有跟爸打球了,便拉著他們、拿著籃球便往球場跑。但是,打了一下,就打不下去了。爸站在罰球線,投出去的球連籃網都沒碰到就掉下來了。跑了幾步,就氣喘吁吁,直喊著要休息。我有點挫折,「怎麼差這麼多啊?」我想。但那一年,爸已經71歲了。

2013年,我30歲,父親81歲。那一天他在家裡跌倒撞到頭,我們趕緊將他送到急診室。在等著照片子的時候,爸喊著說要去上廁所。我跟媽把他扶到急診室洗手間,在馬桶前,我看著父親雙腳站不穩整個人站成斜的,雙手抖著很努力地想要解開褲子拉鍊卻解不開的時候,我知道他離我愈來愈遠了。

一直到去年底,看著他躺在病床上,已經沒有氣息的時候,我們之間51歲的差距,似乎立即變成無限大,好遠、好遠……

這個愈來愈遠的差距,要怎麼破解?從8月12日那一天的觀眾之中,我找到了答案。



考題的解答


那一天,很多觀眾是全家來的,有年輕夫妻一起來的,有爸爸媽媽帶著兒子女兒來的,更有中年兒子,帶著白髮蒼蒼的老母親前來。一本談親子關係的書籍,沒有什麼職場成功的大道理,也沒有什麼賺錢的秘密,但卻可以吸引這麼多人,這麼多兩代之間甚至三代的家人一起前往。活動結束後,看著大家的照片,每個人都笑得好真,好燦爛。我相信,家人之間用心、沒有保留的溝通,就是破解時間秘密的魔法。

那一天,我也帶著我媽媽去聽。

我在<人生的最後期末考>書中列了11個問題,幫助讀者面對生命最後一段旅程做事先的準備。但是在那11個問題背後,我發現,愛和溝通,是支持每一題答案背後的力量。

謝謝憲哥,如果沒有遇到憲哥,我現在不會是出了二本書的醫師作家。謝謝易霖,他的文字讓我想到年輕的自己,想到年少時跟父親之間的關係,彷彿把我帶回到20歲,那個父親還在身邊的日子。

謝謝憲哥和易霖合寫的這本書。我常想,「如果爸跟我合寫一本書,他會寫什麼?我又會寫什麼呢?」看完<20歲小狼,50歲大獅>,再看看我寫的書,我突然發現,<人生的最後期末考>其實也是我和父親合寫的,那是我們用生命共同寫下的篇章。

(作者為父親的兒子)


相關連結


<20歲小狼,50歲大獅>

<人生的最後期末考:生命自主,為自己預立醫療決定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