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

一場比賽的啟示:你的人生是三盤二勝,還是五盤三勝?

作者:朱為民




34歲的羅傑費德勒(Roger Federer)在2016年溫布頓錦標賽(Wimbledon Championships)8強賽完成了生涯第十度輸二贏三的大逆轉。

這樣的紀錄有多困難呢?用日本武道的術語來說,必須要在心、技、體都達到顛峰,才能完成這樣看似不可能的任務。



首先是體能,目前幾乎所有的男女網球單打比賽,都是採三盤二勝制(3 sets system),也就是說,誰先取得二盤,誰就獲勝。平均而言,一盤比賽的時間大約落在40-60分鐘之間,因此一個三盤二勝制的比賽平均多在90分鐘上下。而四大滿貫的男子比賽是採取五盤三勝制(5 sets system),取得三盤才能獲勝。如果比賽打到五盤才能決定勝負,大概都需要三個小時以上的比賽時間。

3個小時,場上只有你跟對方,頭頂著豔陽,不停的發球、移位、截擊、上網,對於體能的消耗來說是無庸置疑的高強度。

而對已屆34歲的費德勒來說,能夠在比賽的末段持續保持體能的高檔,已經令人嘖嘖稱奇了。而他的對手,馬林契利奇(Marin Cilic),雖然也是一等一的好手,但是在比賽末段卻明顯看出體能有些下滑,導致第一發球成功率下降,是失敗原因之一。



再來,是技術。

也許你會想說,技術的水準不是應該上場前已經決定了?厲害就是厲害,有什麼好說?但是在五盤三勝的長時間比賽之中,所謂的技術,除了自身的實力之外,還包含了對於對方實力優點與缺點的洞察力,以及快速在比賽之中擬定戰術,讓身體作出確實的反應,化劣勢為優勢。

在這場經典大戰之中,除了先前提到契利奇比賽末段體能下滑的因素之外,讓費德勒能夠在相對較弱的第二發球佔得先機的因素之外,費德勒自己的發球也是關鍵。

從重播之中可以明顯看出,費德勒在首盤與第二盤的發球多發對手的反拍位置,但卻討不了好。但在後三盤他發現對手正手回發球失誤率較高時,快速的改變策略,在第一發球區發出很多角度很大的上旋發球(kick serve),往往使契利奇很難回出好球,奠定了勝基。



最後,是心理。

費德勒一開賽就連丟了二盤,看到這裡我想大概90%的觀眾都覺得後面沒戲唱了。34歲高齡,今年狀況又不是很好,對手勢如破竹,怎麼看都沒有取勝的機會。但是比賽就是比賽,只要沒有結束,就依然有機會。甚至在第四盤,他也曾經面對對手三個賽末點(Match Point,輸掉這一分就輸掉整場比賽)的壓力,順利挺住,才有最後的勝利。當所有人認為你已經完蛋了的時候,只有你不能覺得自己完蛋了。因為場上比賽的不是那些喝倒采的群眾,而是你。


五盤三勝的人生


其實,我們的人生也和比賽一樣,充滿了低潮與挫折,失望與嘆息。尤其對於現今7、8年級的職場新鮮人來說,職涯的起步往往都是挫折不斷的。但是有時候也不妨問問自己:我的人生是三盤二勝,還是五盤三勝?如果是三盤二勝,輸了二盤可能就玩完了;但如果是五盤三勝的人生,前面二盤的挫敗與磨練可能只是讓我們有更多時間看清局勢、調整腳步、鍛鍊心智與體力,等待蟄伏,在後面三盤大顯身手。

當然,人生並不像網球比賽這麼單純。但是心、技、體的認知與練習,卻可以是每個人生命的功課。



後記:
1. 八強戰獲勝後,費德勒大滿貫的勝場數來到307勝,成為史上最多大滿貫勝場數的選手。
2. 費德勒在四強戰中以五盤最終不敵加拿大年輕好手米羅拉烏尼奇(Milos Raonic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