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

從《生生》,看生命如何「善生」與「善別」

 


上一篇我們從莉莉奶奶的死亡學習善終的三個條件,但只有善終也許還不夠。台灣安寧之母趙可式老師常常提醒我們,說安寧是「病人善終、家屬善別、活著的人善生」。善終之外,善生與善別同樣重要,我們可以從《生生》另外二位主角:經歷哥哥去世的生生,以及陪伴媽媽死亡的女兒以安,來學習如何善生與善別。

生生是一個國小學生,電影一開始,我們知道他的哥哥(小名壯壯)死了,但是不知道是如何死的,只看到生生每天下課時就到速食店做功課,之後自己回家睡覺。家裡都沒人,生生只能望著壯壯之前的床發呆。原來生生的媽媽大夜班在便利商店打工,早上才回家睡覺。

他們之間幾乎沒有交流,也不知道該說什麼,對於生生、媽媽來說,壯壯的離開,無疑造成了巨大的悲傷,但那樣的悲傷在學校、速食店、便利商店、無人的家中,沒有出口,只能讓悲傷存在心裡,造成一波一波的傷害。

還好,生生透過了哥哥留下來的手機,認識了莉莉奶奶。莉莉奶奶同樣是在面對死亡,但是她的態度樂觀而開放,影響了生生,也讓悲傷有傾吐的機會。


悲傷的任務


之前在當悲傷的任務未完成……我看<意外>這篇文章中提到,悲傷研究學者Worden說過,悲傷並非沒有意義,悲傷有它以下的四個任務:
  1. 接受失落的事實
  2. 經驗悲傷的痛苦
  3. 重新適應一個亡者已不存在的新生活
  4. 在生命中重新安置逝者的位置並緬懷
那篇文章中我更提到,面對哀傷,我們都可以做的三件事是:
  1. 辨識並早期發現高危險哀傷者
  2. 以同理和支持陪伴他/她度過悲傷
  3. 給予他/她時間和空間完成悲傷的任務
這樣的歷程,在《生生》這部電影中是很明顯的,對於生生來說,莉莉奶奶就是那個「辨識並早期發現」哀傷的重要角色。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,是莉莉奶奶和生生坐在一起看電視,那次莉莉第一次知道生生的哥哥死掉了:

「你爸媽呢?」莉莉奶奶問。

「他們都不在,反正很難解釋啦!」生生回答。

「那壯壯呢?」莉莉奶奶轉頭看著生生,再問。

「我哥死了。」生生一邊盯著電視,不經意地說出這句話,彷彿沒事一樣。

這時莉莉奶奶愣住了,眼睛盯著電視,不敢轉頭看生生。她說出我認為這部電影中很重要的一句話:

「如果你以後不想待在家裡,可以到我這裡來……」

生生轉頭看了看莉莉奶奶,說:「你也不喜歡自己待在家裡喔?」

莉莉奶奶笑著說:「我有事情要拜託你。」

之後,莉莉奶奶拜託生生幫忙她做直播,也陪他一起去租書店、打羽毛球……做了很多事情,度過了愉快的時光。而這一些時光,不僅僅幫助莉莉奶奶活出自己最後的生命,更幫助了生生度過悲傷。

其實莉莉奶奶正是做到了面對哀傷我們可以做的三件事:

1. 辨識並早期發現高危險哀傷者 :透過對話和觀察,莉莉奶奶覺察到,生生處在悲傷的情緒中。
 
2. 以同理和支持陪伴他/她度過悲傷:得知生生的遭遇,莉莉奶奶沒有任何的批判,也沒有任何的詢問,只是陪伴。一般人聽到一個小孩子的哥哥過世了,會怎麼說呢?可能是「這麼年輕,怎麼會死了呢?」或是「也太慘,太不幸了,這麼小的孩子!」其實話中都帶著批判,更容易加深孩子的悲傷。但是莉莉奶奶沒有這麼做,沒有詢問,更沒有判斷,只是靜靜地說:「如果你以後不想待在家裡,可以到我這裡來……」字句之間,是無限的包容。 

3. 給予他/她時間和空間完成哀悼的任務:莉莉奶奶交給生生許多功課,讓生生有機會完成悲傷的任務。

這樣的相處和互動,造成效果是巨大的。電影的最後,生生和媽媽吵了一架,媽媽很生氣地說:「早餐吃不吃隨便你!」就走進房間倒頭就睡。這時,我們看到,幾乎整部電影跟媽媽都沒有互動的生生,走進媽媽的房間,坐下來,握著媽媽的手。

因為有機會走過悲傷的幽谷,所以才有更多的愛可以交付別人。


四道人生


莉莉奶奶的女兒以安,是連鎖鞋店的區經理,外在看似女強人的她,遇到了對自己生命有強烈自主意願的莉莉奶奶,也是沒轍。她非常生氣不去做化療的媽媽,覺得被拋棄了,不被重視了。所以電影前半段,二人幾乎沒有交流。

但是這樣的狀態,隨著莉莉奶奶疾病的進展,二人的關係開始有了變化。原本相敬如賓的二人,也逐漸打開心門,開始可以對對方訴說一些心裡的話。這樣的話,即便是只有少少幾句,都是重要的。

最令人感動的一幕,是莉莉奶奶的最後一場戲。奶奶躺在家裡床上,以安在房子裡忙進忙出,打點媽嬤準備就寢的一切,二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往事。以安好幾次欲言又止,似乎想說什麼重要的話,但總是沒說出來。時間晚了,以安準備關燈出去了,這時莉莉奶奶突然問:

「妳剛剛是不是想跟我說什麼?」

以安沉默了一下,有點小聲地說:「我愛妳。不過你不要跟我媽說喔,我怕她會吃醋。」

莉莉奶奶微笑著,回她:「妳媽會很高興啊……」

短短幾句,說盡了雙方的愛。

--

在安寧療護當中,我們常常提倡四道人生:道謝、道歉、道愛、道別,也就是:

謝謝你照顧我,陪伴我走這一生。

如果之前有對不起你的地方,請你原諒。

這一路你辛苦了,我真的好愛你。

有一天,我們都會在另一個世界再見面。


我們相信,如果在臨終之前,病人和家人都能夠互相好好說這些話,對於善終、善生和善別都是有幫助的。

但是,從另一個角度思考,這些話,為什麼一定要等到人生最後的關頭,才來說?我們不能在健康的時候,找機會對著親愛的家人說這些話嗎?

今年(2020年)是安寧照顧基金會30周年生日,也代表著安寧療護在台灣已經推動了三十年。如果說這三十年我們有學到什麼東西,也許最重要的一課就是:

學習在日常生活中,說感謝、說對不起、說愛。把我們的關心,每一天都傳達給身旁重要的人。


(作者為老年醫學、安寧緩和專科醫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