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

我們常常說:「加油」,也許是因為不知道要說什麼……

作者:朱為民





前幾周,我的好朋友佳華,告訴我一個令她難忘,卻非常後悔的場景。


故事


她38歲,是一個跨國外商公司的台灣區的行銷經理,外型亮麗,口才便給。自從加入公司以來屢創佳績,職位也在短時間內不斷提升,去年還得到公司支持,到倫敦進修半年。結婚多年,二個小孩也聰明乖巧,在外界看來,她就是人生勝利組。

就在她結束倫敦的旅行回到台灣不久,有一天早上,手機響了一聲,臉書上收到了一個訊息:「嗨,我是欣瑩,還記得我嗎?」

佳華腦海裡轉了一轉:「欣瑩?國中同學嗎……」沒時間細想,索性當作沒看到,不回覆,繼續處理如山一般多的工作。

直到下班,開車回家的路上,佳華才逐漸撈回過去的記憶,想起國中時期她和欣瑩有多麼要好。

國中時代,他們二位是班上的風雲人物,考試總是分居一二名,互有領先;又同時是演辯社的社長與副社長,常常組隊到其他學校舌戰群雄;還不只這樣,他們體育也好,因此總是一起入選田徑校隊。也許是二人都太優秀了,常常有機會聚在一起,因此二人的感情愈來愈好,直到無話不談、形影不離的程度。甚至佳華暗戀班上哪個男生,也都會第一個告訴欣瑩,欣瑩也會給很多追男生的經驗和建議。儘管在成績上二人屬於一種競爭關係,但二人一點都不覺得彼此是敵人,常常一起念書,一起解題。

只是到了高中,就如同許多曾經被認為是一輩子的友誼的命運一般,二人分別分到自然組和社會組,因此漸漸疏遠,也有了新朋友。

佳華的思緒從國中時代回到眼前的紅綠燈,乘著紅燈仍未轉成綠燈,有點慌亂地發出訊息:「嗨,欣瑩。好久不見了,妳好嗎?」

過了不久,手機又響了:「嗨,佳華。好久不見了,最近遇到一些事情。在臉書上看到妳最近去英國,很為妳開心。」

佳華心中有點疑惑,事情?於是又發訊息:「怎麼了嗎?」

只是,這一次等了很久,欣瑩都沒有再發訊息來。過了一陣子,事情也忙,佳華就漸漸淡忘這件事了。

直到幾個月後,佳華突然被加入一個臉書群組,名稱是:「國中老同學」。心中覺得很有趣:「怎麼國中這一幫人最近聯絡不斷?」於是點進去,發起人是國中時的活動股長,他留言寫到:「大家好,好久不見了。這次找大家組成群組,是因為我們的國中同學欣瑩,很不幸得到末期肺癌,想說大家要不要約個時間去醫院看看她。」佳華看到這裡,胸口好像被某種鈍器重擊了一下。


再見


台北某大醫院的一樓大廳,一群人聚集在那裏等待,他們都是欣瑩的國中同學們。其中,也有佳華。

佳華得知消息之後,本來想馬上去探視欣瑩的,但是又很害怕:「一個人去,萬一不知道要說什麼怎麼辦?會不會很尷尬?」「還是跟同學一起去比較好,人多就不會尷尬了。」於是,好久不見的國中同學一行人,在醫院大廳寒暄,都沒想到多年不見,再見面居然是這個場景。

坐了電梯,上了樓,進了病房,佳華看到了許久不見的欣瑩。她變得好瘦,跟記憶中她的樣子差好多。進到病房,所有同學都沉默下來,不知道第一句話該說什麼。

「嗨,大家好久不見。」反倒是欣瑩笑著先開口。聽到這句話,大家似乎鬆了一口氣,於是便開始吱吱喳喳聊起天來,聊國中時代的老師,聊各個同學的近況,聊當時的班對後來的八卦,無所不聊,就是沒有提到欣瑩的病。

有時候,因為肺部很多痰,欣瑩會不時停下來咳嗽,非常費力的樣子。這時候,所有人都會小心翼翼地閉上嘴,低下頭,用眼角的餘光掃描欣瑩媽媽幫用衛生紙幫欣瑩擦嘴巴的模樣。隔一陣子,才又開啟另一個話題。

在眾人的聲音之中,佳華反倒是比較沉默的那一個。她自己也很驚訝,平日在外商公司的她口若懸河,客戶要談什麼主題她都可以接得下去,每一個話題彷彿都可以無限延伸。只是,她現在反而不太知道要說什麼,她覺得很難面對。

離開的時候到了,所有同學一一跟欣瑩道再見,女生會上前去抱抱她。大部分的同學都說:「欣瑩,不要放棄喔。」或是「要堅強喔。」這些鼓勵的話。輪到佳華的時候,她很緊張,一直在腦海中搜尋合適的字句,但都找不到。她上前抱了欣瑩一下,才驚覺,她變得好瘦弱,好輕。最後,她靠在欣瑩的耳邊,輕輕地說出「加油」二個字,看著欣瑩無辜的眼神,轉身離開病房。

才到電梯口,佳華就後悔了,淚水滑落下來,她想:「現在說加油又有什麼用呢?」「難道欣瑩不夠加油嗎?」「我有什麼資格跟她說加油?」

但是,她真的不知道要說什麼。


加油


各位朋友,你是不是也常把加油掛在嘴邊呢?「加油」二個字在溝通的專業領域,我們叫它做「安慰性的回應」(Reassuring Response),除了「加油」之外,舉凡像是「不要擔心」、「不要想這麼多」、「往前看」、「不要放棄」等等都屬於這一類。這些話本身沒有不好,但是當面對末期病人這一些特殊的族群時,這些話不僅於事無補,還很有可能會增加傷害。因為「怎麼可能沒有加油」、「怎麼可能不要擔心」、「怎麼可能不想很多」、「我也不想放棄阿」這些想法很有可能會傾巢而出。

其實,有時候我們說「加油」,只是因為,我們不知道要說什麼,就像佳華一樣。那麼,該說什麼呢?如果不知道要說什麼,就把此時此刻的想法直接說出來吧。假設佳華當時跟欣瑩說:「其實看到妳這個樣子,我覺得很難過,自己也很難面對……」會不會比單純的「加油」好一些呢?

「加油」不是不好,只是要看溝通的場合與對象。面對末期病人與家屬,「同理性的回應」比「安慰性的回應」更重要。

故事沒有結束。佳華告訴我,在那次見面的三個星期之後,她鼓起勇氣,一個人到病房去探望欣瑩。這次,她說了好多心裡想說的話;這次,他們共同回顧了過去許許多多的美好回憶;這次,她沒有說「加油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