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

一個人、一部電影,與安寧緩和醫療

作者:朱為民醫師




說到安寧緩和醫療的定義,其實書本上都有。今天聊聊關於自己是如何接觸到安寧緩和概念的故事。


一個人


我們從一個人談起,這個人是德雷莎修女。

德雷莎修女最近被教廷封聖,據說她曾經讓二個罹患癌症的病人不藥而癒,實在非常神奇。但是除了神蹟之外,我更著迷的是修女生前所做的,真實的努力,那個地方叫做「垂死之家」。

我記得第一次看到「垂死之家」的故事,是國中的時候閱讀李家同先生的<讓高牆倒下吧>一書,它是這麼寫的:

「垂死之家,是德蕾莎修女創立的,有一次她看到一位流浪漢坐在一棵樹下,已快去世了,她在火車上,無法下來看他,等她再坐火車回來,發現他已去世了。當時她有一個想法,如果有人在他臨死以前和他談談,一定可以使他比較平安地死去。」

德雷莎修女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想法:沒有人應該孤獨的死去,如果有人可以跟瀕死之人說說話,也許就可以使得病人比較平安。

她因此創立了「垂死之家」,收容那些病危且無家可歸的流浪者,給他們最基本的飲水、食物、衣服、床鋪、乾淨的環境、關心的照顧者。

李家同先生描述在「垂死之家」當義工的生活,其實做的事情都很簡單:餵飯、送水、洗衣服、掃地、煮飯、倒垃圾、幫他們洗澡、身體按摩、握住病人的手聽他們說話,甚至在病人死去的時候,幫忙搬抬遺體。

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,我常常想,過去在醫院面對這麼多垂死的病人,有沒有做到這些事情?有時候也許甚至除了藥物之外,除了化痰機、制氧機,除了許許多多塑膠的管子,也許在病人最脆弱的時候,他們最渴望有人握住他們的手。

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

「醫師,幫爸爸放鼻胃管好不好,我不想看他餓死……」

作者:朱為民





儘管「安寧緩和條例」對於非癌症的末期病人已經適用了一段時間,但是對於病人、家屬和醫師來說,挑戰仍然非常大。最近常常想起,約一年前在台中照顧的一個病人……


余爺爺的洗腎生活


余爺爺是一個88歲的慢性腎衰竭病人,已經洗腎洗了10年了。剛開始洗,那時體力還不錯,每周三次固定到台中市的某洗腎中心報到,就可以維持著不錯的生活品質。但是好景不常,從大約4年前開始,余爺爺的體力每況愈下,從可以自己走,到拿拐杖,到坐輪椅,到只能躺在床上,不過二年多的光景。同時,余爺爺也被醫師診斷失智症,到後期已經不太能說出流暢的句子,只能說出一些單詞:「好」、「吃飯」、「肚子餓」。

到了最近半年,狀況更是愈來愈嚴重。因為都躺床上,家人不太了解照顧技巧,所以余爺爺的尾骶骨出現了褥瘡,常常流血。因為失智症的症狀,爺爺晚上常常大喊大叫,使得照顧他的兒子和外傭疲於奔命。因為進食量愈來愈少,身形整個消瘦下來,以至於洗腎的時候常常會掉血壓,也讓洗腎室的醫護人員很傷腦筋。

有一天,洗腎室郭醫師和爺爺五十多歲的兒子說:「爺爺這樣下去生活品質真的不好,有沒有考慮停止洗腎?還是我們請安寧的醫師來評估一下?」

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

安寧溝通講堂第一講:課程紀錄與心得

作者:朱為民





緣起


謝文憲憲哥曾經說:「一個人成功,不如二個人成功,二個人成功,不如一個團隊成功;明星球員,光芒短暫,明星球隊,史上留名。」到嘉義之後,有機會開始參與一個團隊從無到有,慢慢成長的過程。常常思考,如何讓整個團隊更好?如何讓夥伴在辛苦工作之餘,也能從不同的角度吸收成長?很幸運地,驚訝的發現,原來此地臥虎藏龍,身邊有一群比我厲害數倍的講者與老師們,願意支持我們。於是乎便希望開創一個平台,讓各方高手都有發揮的空間,同時對安寧的團隊夥伴們能夠在平日工作的忙碌之外開啟另一扇窗,有更多的學習。

經過一番努力,「安寧溝通講堂」誕生了。

「安寧溝通講堂」試圖用廣義的角度,包含簡報、遊戲、上台、對話、表演,探討溝通的各種面向。

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

嗎啡迷思,你有,我們也有

作者:朱為民




關於嗎啡的迷思,我自己有二個親身經驗的故事。


責難


2012年,我當住院醫師第三年的時候,那個時候在安寧病房訓練照顧臨終病人的知識與技巧。有一天晚上在醫院值班,在值班室正在吃晚餐便當,接到護理師來電:

「朱醫師,033病人說肚子痛,很痛。」

看了一下交班單,033病人是一個75歲的伯伯,直腸癌合併腹膜轉移,之前就有間歇性腹痛的現象,已經使用弱效鴉片類藥物(Tramadol)到最高劑量了。之後走到病床旁邊,床旁沒有家屬,爺爺的臉整個糾在一起,非常痛苦的樣子。我跟爺爺說:「很痛喔?讓我檢查一下好嗎?」檢查完,確定他的疼痛來源是腹膜轉移的疼痛。看樣子,弱效嗎啡類應該撐不住了,是該要轉換藥物的時候。

那個時候自己已經訓練了一段時間,對於各種疼痛的評估和藥物的使用都有心得,於是到護理站跟護理師說:

「應該要轉換成嗎啡了,先3毫克,6小時給一次。」之後便回到值班室繼續休息。

約莫一個小時之後,電話又響,護理師說:「朱醫師,033的女兒在病床旁,說要找你。」

我心裡想:「找我?還是很痛嗎?」於是匆匆跑到病房。

看到她,我迎上前去自我介紹:「您好,我是值班醫師,怎麼了嗎?」大概是45歲上下的中年婦人,劈頭給我一陣罵:

「為什麼要用嗎啡?為什麼沒有跟我說?難道沒有別的藥可以選擇嗎?你知不知道嗎啡會縮短他的生命?或是如果上癮怎麼辦!我才離開一下子就用上這種藥,你這樣子要我跟其他家屬怎麼交代!如果爸之後都一直昏迷不醒,你要負責嗎?」

聽著她連珠炮式的的責難,我雖然想解釋,但她都聽不進去。最後,她女兒撂下一句話:「找你們主治醫師來!」氣沖沖地走出病房。我站在病床旁邊,內心滿是委屈,甚至有點憤慨。我低頭看了一下睡在病床上的爺爺,他看起來比剛剛好多了,沉沉的睡著,呼吸的節奏變的徐緩,臉上的表情也舒緩了許多。

我心裡想:「我哪裡做錯了?」

走到護理站,護理師跟我相視苦笑,她跟我說:「值班主治醫師剛好還在醫院,我請他過來了。」聽到這不知為何我更加沮喪,就走回去值班室,繼續吃那個冷掉的便當。

民眾對嗎啡這種藥物不理解,是很正常的,但是有時,我們醫護人員也有迷思。

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

無尾熊派翠克最後教我們的事:談如何判斷臨終病人即將離開

作者:朱為民

  


今年國慶日,除了歡慶國家的生日以外,有一則稍微悲傷的新聞:無尾熊爺爺「派翠克」因高齡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而離世了。

其實,動物死亡的新聞並不罕見,如之前台北動物園的的長頸鹿「宵久」、天馬牧場的河馬「阿河」,甚至老一輩印象深刻的大象「林旺」等,牠們離開世界的時候都曾觸動我們的某一根神經,很多人同感悲傷。這也顯現出人類與動物是多麼的親近。


無尾熊與人類


聽到「派翠克」死亡的新聞,我正在開車,邊聽,眼睛和嘴巴張得愈大:我第一次聽到,新聞對動物瀕死的症狀描繪得如此詳細!回家後立刻找到網路新聞,是這樣寫的:(以下摘自蘋果電子報)

『10月8日,保育員發現「派翠克」在棲架上同一位置休息少有移動,排便量也下降許多……』

『10月9日「派翠克」秤量體重為7公斤,較上週下降了300公克,精神不佳,秤完體重後要上樹時有點無力……』

『10月10日上午保育員餵食「派翠克」代奶,剛開始牠仍會進食,但漸漸地喝代奶的意願降低,手飼樹葉也吃得很少……』

『同日下午13:10,「派翠克」的呼吸次數一度上升到每分鐘120~130下(休息狀態約10-15次/分鐘)……』

『傍晚17:33左右,「派翠克」突然開始發抖、抽搐、四肢緊握,17:42停止呼吸,於17:59心臟停止跳動,離開了大家……』

看著這樣鮮明的敘述,我不禁想著,臨終病患離開之前,不也是這些相同的症狀嗎?「派翠克」是不是用生命教我們一些東西?

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

我們常常說:「加油」,也許是因為不知道要說什麼……

作者:朱為民





前幾周,我的好朋友佳華,告訴我一個令她難忘,卻非常後悔的場景。


故事


她38歲,是一個跨國外商公司的台灣區的行銷經理,外型亮麗,口才便給。自從加入公司以來屢創佳績,職位也在短時間內不斷提升,去年還得到公司支持,到倫敦進修半年。結婚多年,二個小孩也聰明乖巧,在外界看來,她就是人生勝利組。

就在她結束倫敦的旅行回到台灣不久,有一天早上,手機響了一聲,臉書上收到了一個訊息:「嗨,我是欣瑩,還記得我嗎?」

佳華腦海裡轉了一轉:「欣瑩?國中同學嗎……」沒時間細想,索性當作沒看到,不回覆,繼續處理如山一般多的工作。

直到下班,開車回家的路上,佳華才逐漸撈回過去的記憶,想起國中時期她和欣瑩有多麼要好。

國中時代,他們二位是班上的風雲人物,考試總是分居一二名,互有領先;又同時是演辯社的社長與副社長,常常組隊到其他學校舌戰群雄;還不只這樣,他們體育也好,因此總是一起入選田徑校隊。也許是二人都太優秀了,常常有機會聚在一起,因此二人的感情愈來愈好,直到無話不談、形影不離的程度。甚至佳華暗戀班上哪個男生,也都會第一個告訴欣瑩,欣瑩也會給很多追男生的經驗和建議。儘管在成績上二人屬於一種競爭關係,但二人一點都不覺得彼此是敵人,常常一起念書,一起解題。

只是到了高中,就如同許多曾經被認為是一輩子的友誼的命運一般,二人分別分到自然組和社會組,因此漸漸疏遠,也有了新朋友。

佳華的思緒從國中時代回到眼前的紅綠燈,乘著紅燈仍未轉成綠燈,有點慌亂地發出訊息:「嗨,欣瑩。好久不見了,妳好嗎?」

過了不久,手機又響了:「嗨,佳華。好久不見了,最近遇到一些事情。在臉書上看到妳最近去英國,很為妳開心。」

佳華心中有點疑惑,事情?於是又發訊息:「怎麼了嗎?」

只是,這一次等了很久,欣瑩都沒有再發訊息來。過了一陣子,事情也忙,佳華就漸漸淡忘這件事了。

直到幾個月後,佳華突然被加入一個臉書群組,名稱是:「國中老同學」。心中覺得很有趣:「怎麼國中這一幫人最近聯絡不斷?」於是點進去,發起人是國中時的活動股長,他留言寫到:「大家好,好久不見了。這次找大家組成群組,是因為我們的國中同學欣瑩,很不幸得到末期肺癌,想說大家要不要約個時間去醫院看看她。」佳華看到這裡,胸口好像被某種鈍器重擊了一下。